回首頁  |  服務信箱  |  搜尋: |  English Version  
 
 帳號
 密碼
 _
 
版本:2.3.10
 
瀏覽人數:00000644
HOME > 好書介紹 > 好書內容
田園城市線上新書發表 ---《城市歸零 》電影中的台北呈現
瀏覽人次:1354次

作者:洪月卿 12開本 平裝 彩/雙色/黑白圖片 160頁 定價350元 ISBN 957-0406-80-1


 

作者:洪月卿

 

12開本 平裝 /雙色/黑白圖片 160頁

定價350元  ISBN 957-0406-80-1

 
「台灣的城市空間論述十分貧乏,這個現象多少反映了國人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缺乏認同與關懷,多年來我一直羨慕紐約大都會,因為這座城市總是有許許多多的電影與論述,用不同的角度去描繪她、解讀她、同時也記錄著她。如今,《城市歸零》這本書也讓我看見台北城即將令人羨慕的未來,這本書的出版相信會喚醒更多人對自己城市的認識與關照,這也將是許許多多關懷我們城市者所樂見的。」
--李清志
 
「在內容上,這本書對於台北市在國民政府遷台的50年代及至高度發展期後的90年代,做了一番另類補白,也因為其研究題材選取了以李行及萬仁的電影為主,使得本書在城市研究的視界上,相當清楚呈現了城市中下階級(李行的電影)及弱勢族群(萬仁的電影)於進步城市常見的「正確性」歷史語言中,所易被忽略及缺乏的真實歷史與影像,使得補白後的城市歷史因此稍見完整。就這個角度而言,當這本原為「論文」的成果被轉換為可讀性更高的一般出版品時,必將有其對本土城市研究的必要與積極的意義。」
--吳光庭
 
 
台北城市發展「歸零」的見證──
 
都市集聚著政治、經濟、哲學、藝術、文學、建築等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並將之具體而微的呈現。都市更是人類生活的真實舞台,每一天都認真上演著超寫實的人生悲喜劇集。都市空間與其人文資源既是如此豐富有趣,它也因此成了電影拍攝最直接且最逼真的場景。許多電影以都市景觀、建築以及都市族群的活動為背景,利用都市中種種既成的景觀意象,強化影片的真實與熟悉感;而這同時,以都市為背景的電影也成了都市的代言人,間接地向觀眾陳述這個都市的景色與都市生活中的種種故事,成為認識都市的另一種方法。
 
而較以往都市研究多直接以實質環境作為研究對象,透過田野調查方式由觀察者將空間形象予以圖繪、文字記錄或照相記實等觀察與記錄都市的方式。本書則以電影作者觀察實質都市環境後運鏡而成的「電影城市」作為研究都市的文本,希冀於流動的膠卷中建構實質都市發展歷程與都市意象等議題,從而比較其現實環境的反差又為何?而其中「電影」城市與「真實」城市之空間意義又是如何被詮釋與轉變?
 
本書以台灣電影中所鋪陳出的都市為主要背景與重點,透過影像對場景的記錄與電影中相關議題的探討,意欲以一種「可見」的都市表相(appearance),建立另一種研究都市變遷的方法與觀察都市的方式。期望從相關的電影分析整理中找到都市空間發展變遷中的「變」與「不變」,同時並藉由「可見」的影像城市與真實城市間的張力,交構出影像中的台北經驗,並透過文字再書寫(re-present),形構出一個「看不見的城市」。
 
五、六○年代的台灣電影對台北的呈現,主要是以城市與鄉村二元對立的方式對比出城市的進步、現代罪惡與複雜。七○年代則多是在別墅、孤兒院建立起都市的生活經驗。八○年代的台灣電影雖然仍在二元對立下呈現都市但已經跳脫城市、鄉村正負面的對比方式,而是在現代/傳統、新/舊中,以城市自身的空間表現。九○年代的都市則是在人物的陪襯下以城市空間的風格與多元表現拼貼出都市經驗。
 
李行的高級化未來
 
李行在《王哥柳哥遊台灣》片中對於台北的呈現,即是在片頭一個總統府的仰鏡揭示出地點,在各種建成物中組成中傳達出都市的意象,在生活勞動中呈現市街景象;《街頭巷尾》則在人與環境互動中表現出台北作為一個戰後初期大批政治移民的收容所,呈現當時市街應有的景象及人與土地的關係。
從李行的電影中,我們看到戰後初期台北因大量移民而呈現克難的集居景象,但另一方面中華商場跳脫出違建的殘破、凌亂與邊緣的意象,表現出繁榮的新氣象。影像城市中克難與繁華並置,在新與舊的時空中,傳達出都市化的腳步已來臨,而這正是城市未來希望之所在。
 
萬仁的超級城市
 
而萬仁的台北呈現在《超級市民》一片中是放在都市與都市違建並從中顯現出台北的兩極性格;《超級大國民》則是在追尋的敘事中透過黑白與彩色影像的對照,以回憶方式呈現都市景象的劇烈變遷;《超級公民》中台北的呈現則是大量的高架道路影像拼貼,在流轉的影像中城市是多變與多重閱讀的。
電影中的台北彰顯了萬仁長期生活於此的觀察,並嘗試藉由電影突顯存在於現代城市中日益嚴重的問題:個人性與集體性的斷裂關係。亦披露了台北在都市化中追求現代性及對於過去的懷想的渴求中,兩種無法並存的企圖。
 
電影‧虛構‧真實
 
然而電影作為一種「再現」社會實體的媒介,不論是其表現的形式、題材內容甚或意識型態,他們所呈現的各種意義都具有某種程度的客觀性與主觀性。這種主觀性再透過觀影者從中探詢與拼合而形成的任何圖像,其實並無全然的代表性與絕對性。所以,以電影來瞭解城市,並非意欲建構一個全面的真實城市圖像,而是藉由電影作者敏銳的觀察力下,所知覺出各時期城市景觀、城市文化、城市人等特質運鏡而成的無形記錄,建構一個曾經的城市形象。因為所有的再現(re-presention)都只是某些知識選擇下的一種呈現(represention)。
 
班雅明曾言:「過去的情景輕快地略過。往事只能在熟稔的鶩然間如影像般閃爍,隨後即不復見……勾勒歷史非確認過去的原始模樣,是在岌岌可危的剎那間,捕捉瞬間閃逝的記憶。」班雅明對歷史的立論質疑歷史再現的可能性,更用「閃爍的影像」來比喻歷史,強調歷史真實是難以完全表達。以之來看電影中的歷史真實,只是一種電影作者主觀選擇下的歷史,而在建構的過程中,片片斷斷的選擇下都因此存在著虛構的可能,或真實與虛構交相存在。所以,以電影作為都市研究的文本,並不意謂要建立一個全然與真實相符的都市發展進程,而是希冀在閃爍的影像中能捕捉瞬間消逝的記憶,進而讓城市人憶起台北曾有的曾經。 
※本書作者洪月卿2000年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Garden City Publishing Ltd.
企畫編輯  席芬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4巷2弄5號9樓        
TEL:(02)2397-2551/2397-2719       FAX:(02)2397-1843   
http://www.gardencity.com.tw  e-mail:gardenct@ms14.hinet.net




= 回上頁 =